娱乐看点_热门娱乐资讯聚焦地

现在的小品怎么越来越没感觉了?

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 > 正文
Date:2021-02-05 09:53   来源:娱乐看点网   

  “我已经放弃小品了”。

  小沈阳说。

  许久不见的小沈阳最近参加了表演综艺《我就是演员》。

  在最后的采访中,主持人问他是否还想回去演小品时,小沈阳没有一点思考就回答了这句话。

  他说:因为研究不出来好的包袱了,小品现在都是喜头悲尾,我不喜欢。我喜欢从头到尾地把你们笑得开心。

  这一番话刚播出,就引起了不少人的附和。

  尤其是“喜头悲尾”四个字,一下子戳中了当今小品的痛点。

  现在的小品,结尾要是不伟光正强一下,好像都不能算一个完整的作品。

  我们似乎,已经很久没有看过一部非常且全程笑的小品了。

  01以前的小品到底多好笑呢?

  先不说像“头发也变白lie,皱纹也增长lie,两颗大门牙也光荣下岗lie”(出自宋丹丹小品)这样的十秒一搞笑的小片段要多少有多少,

  就看每年春晚之后流传多少从小品节目上衍生的段子和流行语就知道了。

  妥妥的大型造梗现场。

  比如本山大叔,他创作出来的经典包袱可是数不胜数。

  可能有人不知道,现在流行的“薅羊毛”这个词,可不是因为网购和直播各种打折低价兴起的,而是出自1999年本山大叔的小品《昨天今天明天》。

  白云大娘给黑土大叔用生产队的羊毛织毛衣,被生产队发现,定罪“薅社会主义羊毛”。

  现在都2021年了,这个词跨越了22年,我们依然还在用。

  在2000年春晚小品《钟点工》中,一句“小样,穿个马甲我就不认识你了吗”直接给马甲赋予了新的意义。

  而2000年正是中国互联网飞速发展的一年,自此以后,网上的小号都被称成了“马甲”。

  而自己火眼金睛扒出对方身份时,“小样,穿个马甲我就不认识你了吗”这句也成了调侃金句。

  一度流行了十几年。

  还有2001年的小品《卖拐》中,那句“还要啥自行车啊”现在也还时常能看到。

  都有拐能正常走路了,还要啥自行车啊!

  不要不知足

  那时的小品,不仅会说,更会玩。

  赵丽蓉的rap+disco

  冯巩和牛群的模特走秀。

  而且不是民间什么好玩玩什么,是小品玩什么民间玩什么。

  当然,除了有娱乐性,以前的小品还兼顾了讽刺性,把各种社会的不良现象藏在了包袱里。

  小品是把发生在市井生活中的现实本质问题,通过艺术手段,简单粗暴地呈现在观众面前。

  1994年黄宏和侯耀文的小品《打扑克》,用打扑克的方式针砭时弊,讽刺社会现状。

  侯耀文出牌“制药厂厂长”,黄宏出牌“假药厂厂长”。

  假的不但能管真的,还能不断的从中获利。

  还有税务局局长管明星,谁也不能偷税漏税。

  现在想想,当时只顾着乐了,完全没注意有多深刻。

  春晚作为一个宣传口,正能量的宣传自然也不能少。

  本山大叔1997年的小品《红高粱模特队》 ,内核就是赞美劳动人民。

  氓牛屯红高粱模特队为进京表演,从城里请来一位专业的模特教练范老师进行突击指导。

  范老师说名模要走直线,本山大叔说没问题——

  “名劳模自然会走直线,走歪了会踩苗啊”

  简直说到了很多百姓的心坎儿里。

  它也不是上来就夸劳动人民,而是在劳动之美和时尚之美的碰撞出来啼笑皆非的包袱中,层层递进,最后点名主题。

  观众看得欢乐,也被真心打动。

  以前的小品,是配得上“语言类节目”这个词的,玩出了文字游戏,玩好了说话艺术和表演艺术。

  02

  现在的小品,到底差在哪里了?

  其实很直白的说,以前小品有的优点,在现在的小品身上几乎都打了折扣。

  以前是造梗现场,现在都是偷梗大拿。

  一年到头,大家说了什么梗,必然会在春晚看到。

  2017年,papi酱就曾经出了一则预测春晚的视频。

  什么辣眼睛,

  小鲜肉,

  有点方,

  都是当年很流行的梗。

  虽然预测没有全中,但已经足够说明问题。

  小品给不了观众新鲜感,所出的包袱都是大家用惯了的,虽然新奇通俗话出现在了春晚上,但毕竟不是新的内容。

  再后来,是不是梗、好不好笑似乎也不要紧了,能用的流行语都要凑上去。

  去年秦岚、张若昀的小品《风雪饺子情》就套用《雪落下的声音》歌词。

  好笑吗?

  还没有“头发也变白lie,皱纹也增长lie,两颗大门牙也光荣下岗lie”好笑

  而不好笑,就是现在小品最大的问题。

  开心麻花小品,类似《扶不扶》等,算是新兴小品的优秀之作。

  不仅造梗多,笑点十足,还很敢。

  大张伟就曾夸沈腾的小品批判很勇敢,因为现在没人敢这么干了。

  但其他的,能让观众一脸平静看完的小品就是好小品

  因为大部分,要么让人尴尬,要么让人尴尬到脚趾抠地。

  去年谢娜、肖战、杨迪等人的小品,堪称在春晚舞台上,现场造了三室二厅。

  完全不知道这个小品在说什么。

  开头谢娜作为金牌调解员,面对一对即将分手的情侣,谢娜的做法是让男方亲女方的手,然后两个人就和好了。

  ???

  没有笑点,剧情都不通了。

  更别说做到立意深刻,讽刺社会现象。

  现在通常的小品,基本都是小沈阳说的“喜头悲尾”,按照套路进行。

  不允许讽刺、不允许深刻、必须要煽情!

  甚至,强行煽情,狂灌鸡汤。

  让人哭,比让人笑可太容易了,无形之中,降低了小品的难度,也降低了小品的可看性。

  现在小品的每个人物,都是充满了人性的光辉,一切的吵闹都一定源于一个误会。

  误会解开,世界还是美好的人间。

  触碰不到内核,自然打动不了人。

  喜剧的内核往往就是悲剧,悲剧增加喜剧的效果,也让喜剧更有合理性。

  就如同开心麻花的《扶不扶》,老人讹诈的悲,才有年轻人耍赖的喜。

  最后的升华,也成了自然而然的事情。

  现在的小品,剧情不够连续,口号倒喊的响亮,说教起人来更是一套一套。

  角色看似是小人物,却没有小人物的共情,如同上帝视角一样。

  观众知道,这都是假的,自然笑不出来。

  除此之外,还让观众觉得小品没味道的原因,就是演员的表演问题。

  以前的小品演员,演小品的时候,自然的就像在自家炕头,毫无表演痕迹。

  宋丹丹演老太太,腿一盘就是个老太太样儿。

  拿着小本儿还会有手抖的小细节。

  即使演出出现了问题,也能在大家不知觉的情况下化解掉。

  而现在的表演,虽不是以前的小品演员,毕竟也是正经的电视剧或电影演员。

  感觉出了剧组,似乎就集体演技降维。

  就差直接告诉别人我在演了。

  关晓彤马天宇曾经出演的小品,设计是关晓彤边说话边踢了马天宇一脚,表现好久不见的打闹。

  但是关晓彤可能太紧张,一直记得有个踢的动作,正常人就算打闹也是看对方的脸,而关晓彤踢的时候直接眼睛看脚。

  这一脚不仅让人觉得假,还彻底把观众从戏里踢了出来。

  不过想想也是,以前的小品演员都是身经百战,现在的小品演员似乎演员都是临时客串。

  出现问题也不难理解。

  03

  那,演小品的人呢?

  朱时茂、陈佩斯、冯巩、牛群、黄宏、郭达、郭冬临、巩汉林、蔡明、潘长江、赵本山、宋丹丹...

  一个个退出了。

  他们退出后,却没有可以继承的人。

  不是说没有搞笑的人,而是没有了演小品的人。

  现在的搞笑,有吐槽、有辩论、有脱口秀、有抖音微博的各种段子,就是没有了小品。

  甚至曾经演小品的人,都慢慢的融入了以上行业。

  冯巩开了短视频账号,日常更新,播放量非常不错,大批粉丝簇拥。

  贾玲沈腾开始了喜剧电影的扩列,在综艺上也如鱼得水。

  也有的,不再演小品,转行成为专业演员。

  比如参加《我就是演员》的小沈阳,能演好喜剧的人,大部分都能演好其他类型的剧。

  小沈阳重新演绎《隐秘的角落》、《驴得水》等,演技意料之内的好。

  或许,小品时代已经悄悄落幕,再过几年,可能孩子们都已经不知道小品是什么。

  小品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以前的《欢乐喜剧人》还是小品的战场,现在已经成了相声的天地。

  有需求才会有发展,只有过年才能想起来的小品,怎么可能靠着初衷维持以前的感觉呢?

  娱乐越来越容易,小品就会越来越难。

  只能希望,这个文化,不会被完全取代。

首页 | 明星 | 影视 | 音乐 | 综艺 | 演艺 | 热点
  • Copyright © 2010-2018 ,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本网站内容来自于互联网或网友提供 QQ:3007379060 20802182